仲春纪第2(2/4)
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所用重,所要轻也。夫生,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!
子华子曰:“全生为上,亏生次之,死次之,迫生为下。”故所谓尊生者,
全生之谓;所谓全生者,六欲皆得其宜也。所谓亏生者,六欲分得其宜也。亏生
则於其尊之者薄矣。其亏弥甚者也,其尊弥薄。所谓死者,无有所以知,复其未
生也。所谓迫生者,六欲莫得其宜也,皆获其所甚恶者。服是也,辱是也。辱莫
大於不义,故不义,迫生也。而迫生非独不义也,故曰迫生不若死。奚以知其然
也?耳闻所恶,不若无闻;目见所恶,不若无见。故雷则掩耳,电则掩目,此其
比也。凡六欲者,皆知其所甚恶,而必不得免,不若无有所以知。无有所以知者,
死之谓也,故迫生不若死。嗜肉者,非腐鼠之谓也;嗜酒者,非败酒之谓也;尊
生者,非迫生之谓也。
○
三曰: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。欲有情,情有节。圣人修节以止欲,故不过行
其情也。故耳之欲五声,目之欲五色,口之欲五味,情也。此三者,贵贱、愚智、
贤不肖欲之若一,虽神农、黄帝,其与桀、纣同。圣人之所以异者,得其情也。
由贵生动,则得其情矣;不由贵生动,则失其情矣。此二者,死生存亡之本也。
俗主亏情,故每动为亡败。耳不可赡,目不可厌,口不可满;身尽府种,筋
骨沈滞,血脉壅塞,九窍寥寥,曲失其宜,虽有彭祖,犹不能为也。其於物也,
不可得之为欲,不可足之为求,大失生本;民人怨谤,又树大雠;意气易动,跷
然不固;矜势好智,胸中欺诈;德义之缓,邪利之急。身以困穷,虽后悔之,尚
将奚及?巧佞之近,端直之远,国家大危,悔前之过,犹不可反。闻言而惊,不
得所由。百病怒起,乱难时至。以此君人,为身大忧。耳不乐声,目不乐色,口
不甘味,与死无择。
古人得道者,生以寿长,声色滋味能久乐之,奚故?论早定也。论早定则知
早啬,知早啬则精不竭。秋早寒则冬必暖矣,春多雨则夏必旱矣。天地不能两,
而况於人类乎?人之与天地也同。万物之形虽异,其情一体也。故古之治身与天
下者,必法天地也。尊,酌者众则速尽。万物之酌大贵之生者众矣。故大贵之生
常速尽。非徒万物酌之也,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,而终不自知。功虽成乎外,
而生亏乎内。耳不可以听,目不可以视,口不可以食,胸中大扰,妄言想见,临
死之上,颠倒惊惧,不知所为。用心如此,岂不悲哉?
世人之事君者,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。自有道者论之则不然,此荆国
之幸。荆庄王好周游田猎,驰骋弋射,欢乐无遗,尽傅其境内之劳与诸侯之忧於
孙叔敖。孙叔敖日夜不息,不得以便生为故,故使庄王功迹着乎竹帛,传乎后世。
○当染
四曰: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:“染於苍则苍,染於黄则黄,所以入者变,
其色亦变,五入而以为五色矣。”故染不可不慎也。
非独染丝然也,国亦有染。舜染於许由、伯阳,禹染於皋陶、伯益,汤染於
伊尹、仲虺,武王染於太公望、周公旦。此四王者,所